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心存感恩是為消防最大動力

2011年11月5日某科技公司經理登南湖大山墜谷,歷經7天6夜,受困逾131小時,出動兩百餘人次,終於12日獲救。故事終有完美的結局,但故事的發展卻令筆者心有戚戚焉。

筆者在從事消防工作前,職業為高山挑夫,雖稱不上對山之熟稔,但對其之詭譎、多變、深不可測,常抱持著戒慎恐懼、敬畏的心態去接近,去承受。登山之不易,搜救更為難上加難!在此事件發生後,家屬、及部分媒體連日猛烈痛批救災之不力、見死不救。嗜血的媒體迎合民粹的社會竟也妄下「官方搜救無能,家屬指控政府再釀山難版的『八掌溪事件』」,如此的指控,實為消防精神最大的挫敗!姑且不提受難者的疏忽及責任,的確,無論如何,搶救工作再如何盡力卻成也消防;敗也消防,媒體與與聽閱者上下交相賊在看消防這齣好戲,豺狼虎豹的民意代表撕咬著消防僅存的肉骨,誰能瞭解救災人也是血肉之軀,背後也是負擔著家庭的重擔,對於救災,沒有絕對專業也有相對專業,本著人命優先的使命,沒有人願意輕看任何一件災難,也沒有人願意放開與死神拔河的雙手。而當這份工作,被戴上攸關生死的高帽子時,沉重,也令人窒死!

高山之搜救須克服地形、氣候、氣壓、低溫等惡劣的條件,身為救災人員本身已具備足夠的體能,但高山症症狀卻是無法「絕對」避免,其為人體在高山中因氧氣濃度降低及壓力驟減而造成身體急性病理變化,非長年處在高海拔的人或多或少會產生高山反應,並非有無訓練、專業與否。筆者也曾在向陽登山口短時間內拉拔至嘉明湖,因海拔高度落差逾千米,而產生嚴重之高山反應,噁心、嘔吐、暈眩、頭痛,如此景況非常人能理解。因此,專業係在於體技能而非對於高山適應,高山適應倚賴天時地利人和等種種因素配合,並非外界所想容易。

「把人活著救下山」絕對是所有基層救難人員的唯一宗旨,或許救災過程不盡完美,但此事件也給政府、媒體、民眾一個深省的機會,包括政府救災制度完善與否、媒體的新聞事實與收視率間的取捨及聽閱者的判斷。此事件於12日終圓滿落幕,無論如何也請給救災人員一個掌聲,心存感激是消防最大的動力,因為謾罵而體無完膚的消防,不死而重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